“ai医疗”又火了,这次会续写怎样的故事?-尊龙凯时官方app下载

“ai医疗”又火了,这次会续写怎样的故事?-尊龙凯时官方app下载

发布时间 2024-03-28 18:04    来源:证券之星  阅读量:9882    当前位置:尊龙凯时官方app下载 >> 要闻 > 内容

3月27日,港交所文件显示,ai药物研发公司英矽智能再次提交上市申请。就在前不久,英伟达ceo认证“ai医疗”就是下一个“黄金赛道”。医疗领域的ai热潮再度来袭。

从2023年横空出世的chatgpt,到2024年openai带着sora降临,ai领域的任何风吹草动似乎都带着要颠覆一个行业的势头。

近日,英伟达ceo黄仁勋认证“ai医疗”就是下一个黄金赛道。看起来更有说服力的是,该公司自2023年以来已投资9家ai制药公司,覆盖小分子药物、大分子抗体、gpcr药物、核酸药物及疫苗等。

生物医药产业再度迎来“ai热”。

事实上,早在2020年,“ai医疗”相关概念曾在国内掀起过一波浪潮。中信证券研报显示,国内ai制药赛道当年投融资额超31亿元,同比增长近7倍。这股投融资热度并未马上退去,据动脉网不完全统计,2021年,国内ai制药领域发生34起融资事件,涉及融资总金额约84亿元,平均单笔融资金额约2.5亿元,超七成获投企业处于早期轮次。其中,晶泰科技是最具代表性的案例,该公司被50家国际机构融资竞标,2021年8月完成的d轮融资高达4亿美元。晶泰科技招股书显示,截至2023年6月30日,公司已累计融资约7.32亿美元。

随着一级市场投资回归冷淡,2023以来,ai医疗领域热度有所下降。如今,风口又被英伟达吹起,“ai医疗”将续写怎样的故事?

新一轮热潮来临

刚刚结束的英伟达gtc2024大会上,90场与医疗保健/生命科学相关的会议让ai 医疗的未来充满想象空间。

受该消息影响,国内相关股票接连多个涨停。目前,a股市场中涉及“ai医疗”的概念股超过20只,包括思创医惠、贝瑞基因、爱尔眼科、朗玛信息、塞力医疗、泓博医药等。其中,泓博医药3月中旬以来股价4次冲上龙虎榜。

招商证券认为,全球“ai 医疗”市场规模超50亿美元,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。根据全球观察报告,预计“ai 医疗”市场规模年均复合增速将超过29%,2032年将达到700亿美元。从市场结构看,药物发现和医学影像是ai应用最重要的两个领域,合计占比超过50%。

跨国药企已经率先驶入“ai 制药”的快车道。在英伟达gtc2024大会上,强生、gsk、默克、诺华、诺和诺德、基因泰克、安斯泰来等医药巨头竞相与英伟达建立数项新合作。在制药赛道,阿斯利康、礼来、赛诺菲、艾伯维已经纷纷自建平台、bd交易、合作研发进行了ai布局。

记者从ge医疗方面了解到,公司主要使用英伟达技术开发了其最新的研究模型sonosamtrack,用于分割超声图像中的解剖结构、病变和其他重要区域。

“近期的一项研究显示,sonosamtrack在7个超声数据集中均表现优异,涵盖各类解剖结构和病理(乳腺病变和肌肉骨骼病变)以及不同的扫描设备。此外,在提升速度和效率方面,sonosamtrack仅通过2-6次点击即可进行精确分割,尽可能地减少了用户的输入。”ge医疗方面向《国际金融报》记者表示。

除了英伟达外,微软、谷歌等科技巨头近年来也在加码“ai医疗”。国内方面,阿里、百度、腾讯等互联网巨头均已成立了医疗ai部门。

颠覆性变革或到来

“ai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,从辅助诊断到个性化治疗,从精准预测到智能手术,ai正在改变着医疗行业的方方面面。”沙利文大中华区执行总监周明子在接受《国际金融报》记者采访时表示。

从目前的落地情况来看,ai在医疗影像中的应用已进入发展快车道。ge医疗与医准智能共同研发的nova ai乳腺机,是全球首台全流程人工智能乳腺机。ge医疗方面提供的一组对比数据显示,石家庄某医院在2023年采用nova ai后,10个月的时间里完成约1.2万个乳腺癌筛查,14人确诊乳腺癌。而在未采用nova ai的2022年,该医院全年满负荷完成5000个乳腺癌筛查、检测出3位乳腺癌患者。

国内医学影像龙头联影集团于2017年底成立的联影智能,也将ai作为核心技术“底座”之一,提出了“uai 医用通才大模型”规划,其中包括医疗影像大模型、医疗文本大模型与医疗混合模态大模型三大核心模型,以聚焦诊疗全链路智能驱动。

在手术治疗领域,ai的加持则让其出现了颠覆性的变革。同济大学副教授、博士生导师齐鹏向《国际金融报》记者表示,ai让患者的就医习惯和医生的诊疗习惯发生了极大的改变。比如一些医生在做骨科手术的时候,不用再经过反复拍片来确定皮下位置,而是直接通过手术机器人来精准定位。

据齐鹏介绍,所谓的手术机器人并不是要让机器人来给患者手术,而是医生操作手术机器人来完成治疗,在提高效率的同时,减少患者的创口。齐鹏带领团队研发的心脏介入手术机器人,可以通过插入血管的导管和导丝诊治冠心病,因为不必开胸,患者就能减轻痛苦,术后恢复也快。

“临床中要让手术机器人落地,首先是要对医生们进行培训,教会他们如何使用,让医生真正感受到手术机器人的便利。”齐鹏说。

ai制药商业化落地难

在“ai医疗”落地的众多场景之中,ai制药无疑最受资本市场喜爱。

新药研发领域一直存在着“双十定律”,即耗费10年时间、10亿美元才能研发出一款创新药。如此之高的投入也一直是困扰业内的难题。因此,业内寄予ai厚望,希望能够通过ai技术,来加速新药研发周期,降低成本的同时能提高成功率。

在周明子看来,ai技术可以更准确地预测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,减少临床试验的失败率,从而降低研发风险。同时,ai还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理解市场需求和患者偏好,优化销售策略和推广渠道,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。

以美国创新制药公司relay为例,其在安腾超级计算机的支持下,用18个月、不到1亿美元确认了一款胆管癌治疗药物rly-4008的结构,成功打破"双十定律"。

但2023年6月,“ai制药第一股”英矽智能递表港交所后,又在年底传出失效的经历,也着实让业内捏了把汗。

有业内观点认为,英矽智能上市失效,或许并不是源于技术问题,而是折射出ai制药行业乃至整个医药行业面临的商业化困境问题。

另一家拥有10余年历史的英国ai制药公司exscientia也在2023年10月宣布,因疗效达不到预期即将终止一条癌症候选药物。而在此前,exscientia也因临床试验未达到预期等原因停掉了数条管线。

据智药局统计,2023年全球102条获批临床的ai药物管线中,有56条推进到ⅰ期,占总数的一半多;其次为推进到ⅱ期,41条。但到了临床ⅲ期的管线数量却出现断崖式下滑,仅5条管线进入上市前的最后验证阶段。

英伟达为“ai医疗”描绘了一幅美好的蓝图,但业内对于“ai医疗”的商业化落地仍存在着部分质疑声音。毕竟,英伟达投资并服务于ai制药公司,制造风口后,自身是最大获利者。

对于ai医疗落地目前仍存在的壁垒,齐鹏表示,虽然目前ai已经渗透到制药研发、辅助诊断、手术治疗以及医疗服务之中,但在实际应用中的推广仍存在着一定阻力,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投入与回报不成正比。

“高研发投入后的高定价,使得产品销量并不好,企业得不到回报,自然也就不愿意继续推广。”齐鹏说。

周明子也提到,定价高和销量不佳是ai医疗设备落地的一大难题。高昂的研发和生产成本使得ai医疗设备价格居高不下,难以被广大医疗机构所接受。他认为,可以考虑通过政府补贴、税收优惠等方式降低企业成本,同时推动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发展,实现成本的有效控制。此外,加强市场推广和品牌建设,提高消费者对ai医疗设备的认知度和接受度,也是提升销量的关键。

三大问题待解

除定价高外,周明子认为ai医疗落地过程还存在三大难题。

一是准确率:由于医疗领域的复杂性和特殊性,ai算法在医疗诊断中的应用仍存在一定的误差,这直接影响了医生和患者的信任度;

二是监管和合规:ai医疗设备的监管框架可能跟不上技术的快速发展;

三是数据支撑:医疗数据的获取、标注和隐私保护等方面都存在诸多挑战。

至于如何解决上述问题,周明子向《国际金融报》记者表示,“为保证准确率,我们需要不断优化算法模型,同时加大医疗数据集的积累和清洗工作,确保模型的训练是基于高质量的数据;合规方面,监管机构需要制定明确的法规和标准来确保ai医疗设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,企业和开发者也需要确保产品符合相关的法规要求;数据支撑上,则需要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和规范,推动医疗数据的共享和开放。同时,加强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技术的研究和应用,确保医疗数据在合法、合规的前提下得到充分利用。”

编辑 王丽颖

免责声明:该文章系本站转载,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。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、消费建议,仅供读者参考。

猜您喜欢
尊龙凯时官方app下载 | | 网站地图 | | rss订阅
尊龙凯时官方app下载 copyright © 2012- all rights reserved 尊龙凯时官方app下载的版权所有 备案号:
欢迎广大网友来本网站投稿,网站内容来自于互联网或网友提供 联系邮箱:linghunposhui@163.com   
网站地图